作者:张宁 金杜律师事务所银行

zhang_roy有一种说法认为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2015年是春天刚刚到来。的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能做且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传统的金融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牌照资源依然稀缺,且国内还处于利率市场化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行业中新产品的开发 本身动力还是不足。金融监管机关对金融机构的“呵护”比较多, 其实和中国的消费者保护以及集团诉讼制度缺位是密切相关的。一些观点建议实行注册制,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但尽管一切都写得明明白白,若一旦出现不实披露,该如何救济?目前来看:没有强制惩罚措施导致违约成本比较低,进行不实信息披露也不会导致严重不利后果,投资者适当性和投资者教育更无从谈起。此 为金融监管趋严的外因,是为大背景。

一、 三大标志性事件的启示

在严格的金融监管以及竞相追逐资产升值(而非投资实业)市场格局的背景之下,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以及个人的金融消费需求仍大量未被满足。市场在去年经历了几起标志性事件,让参与者都体会到了需求与变化,也带来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提:一、广大需求的存在;二、金融监管不一定“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类似的金融服务依然能够满足需求。

余额宝

余额宝的出现与火爆是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互联网金融时代来临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余额宝在半年时间,规模增至两千个亿,教育了市场,引发了创新浪潮。这是在一个特定的市场空间与时间出现了一款特定的产品,满足了当时的市场需求。

虚拟信用卡

虚拟信用卡是第二个标志性事件:中信银行联合腾讯、阿里共同发行虚拟信用卡。虚拟信用卡预期将对传统信用卡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传统的信用卡体系,银联在其中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而致力于达到互通互联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到POS机统一了,“银联Unionpay”的标志摆在了很多签约商家的柜台上。银联建立起一个优质的商圈及生态环境。

而突然之间,互联网公司采取同样的方式,签了很多商家,同时授予用户循环使用的信贷额度,把用户银行账户、商家消费、支付和互联网公司的信用支付体系对接起来。在两三年前,快捷支付还是一个颇具前沿性的产品,今日已成为市场标配,有其历史的贡献。而我们看到“白条”等产品,虽然它们不叫“虚拟信用卡”,功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满足的是个人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在某个电商平台上推出一些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提供赊账、消费金融的服务,其实产品的本质还是一样的。这必将极大促进现有信用卡体系的革新。

红包

还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红包”。“红包”使得大众能很方便地进行手机支付,使得大量商家意识到社交金融、社交电商是将来发展的方向。无论是服务会员、消费者,还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做市场推广的方案,微信、支付宝都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平台,一个支付的平台,其中存在着大量的用户有移动支付的使用习惯。这是一个市场的标志性事件,是对市场的促进。

从市场与产品准入及风控的角度来讲,上述三个事件与传统的金融监管是不完全吻合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传统的金融监管一直是先构建一个宏观的经济架构,然后人为地将金融产品区分出来(比如投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基金业务)。而从投资人来看,他们只是简单关心回报和风险,而不是区分这是个保险产品、信托产品还是基金或理财产品。而互联网金融恰好发展了这些用户,使他们很方便地进行支付、购买想要的金融产品,这是我们在标志性事件中看到的市场空间。

林林总总的产品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关键点:其一在于支付。支付系统要么自己开发,关联用户的账户到你的支付系统上,对后来者来说有相当的难度。要么用银联支付、支付宝服务、微信支付服务,让它变成一种公共的基础设施,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其二在于根据所处场景、自身优势去设计自己的产品,要看到着力点在哪里。阿里的金融体系是构建在淘宝、天猫基础上的。腾讯是建立在微信体系上的。京东是建立在京东商城的基础上去做的。任何一个新来者都是一样,考虑自己是属于垂直的电商服务,还是属于娱乐传媒等等。其中都涉及大量的金融需求,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支付的需求。第二,资金时间成本的需求,所谓今天付还是明天付。第三,信用的差别,即你付还是我付。这些金融产品都可以通过上述方面的组合来提供,而当涉及牌照时,则通过金融机构的通道类业务(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来实现。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最终推出产品、呈现给消费者时,会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虽然背后掺杂着可能极为复杂的设计。

二、 征信牌照创出的新市场

2014年,央行发了八张第三方征信机构的牌照。从现在来看,这些征信机构打开了又一个巨大的市场,即数据产品和信用市场。第一,大众用户会更加重视自己的信用、重视自己的信用数据。第二,真正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开发各种金融产品。举例来讲,有的地方推行所谓“车联网”,即收集许多货车的运行信息:包括始发地和目的地。所以货车司机从哪里出发,停留几天,在哪里加油,甚至有没有违章、有没有事故,这些信息都有。基于这些信息能做什么呢?一个很简单的金融应用是设计汽车相关的财产和信用保险产品。另外,通过数据,看司机购买第二辆车,雇人开车扩大业务量和提高效率的能力。虽然也有判断失误的地方,但是总体还是可以清晰地得知这个人一年能赚多少钱,能借给多少钱,通过持续的运营需要多少年能把借款还清。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类似于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基于将来现金流预测和持续运营数据来管理风险。

总之,通过对行业的思考,我总结了几点感受。首先,互联网金融场景应用是最重要的。归根结底,让别人用、愿意去用、用得方便,这是第一位的。第二,账户为王,现金为王,掌握了账户就掌握了用户,你就能得到交易信息、现金信息,这些数据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完整的。由此去发定向的广告,或者促成交易,或者基于这些数据开发产品,都变得易操作。第三,要有创新的基因和创新的机制。我们参与的一些传统企业转型甚至传统互联网企业转型的案例,其中最为纠结之处还是在于传统的机制和创新的机制如何转接。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但是我们这几年看到,而且以后能看到越来越多传统企业转型成功的典型范例,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能看到市场发展的巨大空间,看到市场的活力,更重要的是能看到大家因为红包“烧”起来的大家利用手机支付、利用互联网支付的热情,这是最激动人心的。

监管与创新,在互联网大的背景下去探索两者的矛盾和逻辑关系变得更有意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如何契合金融监管,传统金融机构和欲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企业如何构建新型公司治理和风控机制,以促进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发和推广?我们将在接下来几个月和大家做持续探讨。

更多文章,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