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钟泳 金杜律师事务所金融资本部
我与金杜的结缘, 可以追溯至2010年的夏天。 那时我还是个在金杜实习的在校研究生, 穿着套装、 提着电脑包每天从大学城向西穿行整个广州市区到项目组现场。 从此, 我在金杜展开了从学生到律师的蜕变之旅。
法律规定与实践
我在金杜完成的第一个备忘录, 是实习期间撰写的一个关于餐饮及食品制造企业经营资质问题的研究备忘录。 当时, 《食品安全法》 施行不久, 各地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交接工作、 原《食品卫生法》 项下经营资质证书如何过渡到新法规定的资质证书安排不一。 我将新法规规定的资质要求和监管部门分工梳理了一遍, 满心欢喜地呈交给主办律师, 却遭到当头棒喝——我的备忘录初稿并没有关注新法规要求的资质证书申领在实践中是如何操作的, 是可以马上申领新证还是必须待原证届满后才可申请、 是须向新监管部门申领还是可向原监管部门申领。 现在看来, 当时的那份备忘录于客户而言就是一份没有操作意义的精简版法规。
这也许是不少踌躇满志的法学毕业生从事律师工作之初都会遇到的考题——法律规定是这样, 法律实践远比法律规定复杂, 还可能是实践操作都这么做,却没有可援引的法律规定; 客户可能都知道法律规定如此, 但更希望了解在这样的法律规定下应该怎么做。 当我还是学生在法学院校接受教育时, 所得到的授课内容大部分是对法律体系原则性的介绍; 当我来到金杜从事了法律实务工作后, 我才体会到, 这些法学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校订和丰满, 不是每个法律问题都有对应的法律规定可以援引, 不是每个法律问题都有非黑即白的答案。 经过了第一个备忘录作业的经验教训以及随后工作的磨练, 我渐渐明白, 律师的价值之一是应当告诉客户, 这个问题在实践中是如何处理的, 而非简单告诉客户这个问题的法律规定如何如何。 领悟到这一点并且学会如何穿行于法律规定与实践之中服务于客户的实际需要, 应是从法学院校学生到律师要完成的一道蜕变。
而在这个蜕变过程中, 金杜内部时常举办的律师授课讲座、 邮件系统上活跃的问题讨论和实务处理经验分享、 Know-How知识库等强大资源平台及时传递的信息, 都帮助我能及时了解和更深入地理解最新立法动态和有关问题实务处理的变化。
勤勉、 勤勉再勤勉
学校学生在考试中答错一题, 也许还有高分, 即便挂科了也还有机会重修补考; 但在律师工作中, 一个数字的遗漏、 一个结论的错误, 都可能因此而失去客户、 失去工作和信誉。 这是实习培训当中一场律师成长经验分享活动上一位律师的感言, 在金杜的两年多工作中, 我也深刻感受到这段感言的分量。
在我还是实习生的时候, 我就惊讶和敬佩于金杜律师的勤勉、 审慎。 在这里, 向客户出具的每一份文件都要符合严格的结构体例、 文字排版、 打印装订要求, 而错别字、 格式不统一更是在金杜出品的文件中严格杜绝; 在这里, 律师向客户出具意见、 提供建议并不满足于现行法律规定和实践的现状, 还会积极研究探讨有关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从而更全面地分析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风险; 在这里, 具有法律和会计、 税务、 管理等多重知识背景的专业律师大有人在, 可以利用普通律师难以掌握的独特方式在尽职调查中捕捉对客户至关重要的信息, 可以在为客户提供法律解决方案的同时提供会计处理、 税务筹划方面的建议。 我想, 金杜之所以能赢得客户的广泛赞誉、 成为同行当中的航母, 与金杜律师的这种勤勉品质是分不开的。
正是有幸在如此卓越的品牌下与这样一群勤勉的同事共事, 我实在未敢放松“ 勤勉、 勤勉再勤勉” 的鞭策。 通过勤勉而“ 折腾” 、 审慎至近似强迫症表现的付出对待每项工作和挑战、 迎接每个新知识的学习, 即使紧张和辛苦, 却是让我感觉最踏实的方式。 也许, 这样的变化正是我从学生蜕变为律师的一个见证。
独立判断的坚守
“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 是我母校一代名师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治学精神。 我在法学院求学时自然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 也很惭愧出自手笔的所谓论文都仅是为学界徒增了几份“ 垃圾” 。 当时没有想到, 反而是在离开校园走上律师职业道路后, 才更加感受到“ 独立” 二字的分量。
作为非诉律师, 在业务工作中经常要对客户的商业计划提出法律风险并提供消除或降低风险的方案建议,在证券业务中更是要对发行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有关风险对发行人的影响等诸多事项发表书面意见; 在此,对于受到利益驱动的客户或客户管理层而言, 其出发点与律师判断的出发点往往是冲突矛盾的——例如, 企业管理层出于个人绩效考虑可能会极力倡导某项商业计划的实施而不顾该计划的法律风险, 企业当然希望其证券融资申请能够获批, 进而可能“ 威逼利诱” 中介机构出具无保留的正面意见、 甚至可能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资料。
面对这些, 正需要律师对事实和法律适用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任何事实须经验证方可采信, 任何结论须有依据支撑, 是非原则前更须坚守独立判断。 如此的独立判断, 哪怕是站在企业管理层的对立面, 恰恰是对企业即客户的负责的表现; 对独立判断的如此坚守, 哪怕可能会在短期内少了一宗项目, 恰恰是保护自己、 以长久的信誉赢得更多案源的保障。
金杜帮助和见证了我从学生到律师的蜕变, 感谢金杜带给我这一路弥足珍贵的蜕变。 我将从这里走向我所憧憬的律师执业之旅。
有感于理想
从记事以来, 最崇拜的人就是外公, 一个13岁参加红军, 14岁开始长征, 过了三次草地的老革命。 他永远充满了革命的激情, 即使在文革中受尽折磨, 即使文革整垮了外婆的身体令她早早离世, 但在外公的心目中,他觉得他这一生是幸福的有意义的。
我的父亲, 一个上大学的时候才第一次穿鞋的人,从小就告诉我, 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他现在的生活, 就没有我。 他在一个国企奉献了一生, 尽管之间有无数的机会去各种私企各种外企工作, 尽管他的徒弟们一个个成了上市公司的老板, 高管, 但他总是说, 他得到的已经够多, 已经满足了。
离开家乡已经快20年, 在快节奏的上海工作了10多年又来到了经济繁荣的浙江, 每天被各种数据, 各种理念, 各种观点, 各种任务催赶着往前奔, 往前冲, 也遇到各种不愉快和不顺心的事情, 偶尔会觉得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往往在这时候, 便会静下心来, 想想父辈祖辈们的经历, 想想他们为什么能做到那么坦然那么淡定。 渐渐地, 慢慢地懂了, 之所以他们会那么淡然那么坦然, 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有一个为之奋斗而不悔的理想。
对外公而言, 建设一个新中国就是他的理想, 对父亲而言, 报答祖国就是他的理想。 而我的理想是什么呢? 之前模糊的概念渐渐的清晰了。 我想, 于我而言,现在的理想就是为金杜出一份力, 能够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让金杜能够变得更好更完美, 能够在金杜的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这可能就是我现在最重要的理想了。当然, 考虑到金杜在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信这个理想的实现也能够间接地为祖国的更加强大贡献力量, 这样也就自然而然的继承和光大了父辈祖辈们的理想了。
实现理想的道路自古以来就不是平坦的。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会遇到阻碍, 会遇到不平, 会遇到迷茫, 会遇到挫折。 但是, 只要有理想, 只要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 这不就是一种幸福么。
关于我们的生活, 你我都不是读者而是作者。 世代传承的意志, 时代的变迁, 人的理想都是无法阻挡的。执着的前进吧, 少年们! 终究有一天,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阅读其他文章,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