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鲍荣振 金杜律师事务所公司证券部

baorongzhen年愚人节那天,我给金杜懂日语的童鞋做了一个讲座,谈日文合同制作及翻译技巧。

虽然题目和内容都是很学术性的,但我不太喜欢说一些死板的内容,我更愿意谈天说地,和大家分享各种杂学知识。由此,我的讲座谈法律、合同制作及翻译,穿插了不少杂学。

一、 “快乐的猪和悲伤的哲学家”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フランシス・べーコン)说,在学问上花太多的时间是懒散,将学问太多地用于装饰门面是矫情(学問にあまり多くの時間をかけるのは怠惰である。学問をあまりに多く飾りに用いるのは気取りである)。这样说来,我也许有些矫情。

说到愚人节,有关愚人节的起源虽然有几种版本,但都没有什么确证。日本人现在一般说“エイプリルフール”,即从英语“April Fools’ Day”翻译过来,不过最早是译成“四月馬鹿”、“万愚節”、“愚人節”。如推理小说家横溝正史1921年发表的出道之作(デビュー作)的书名就是“恐ろしき四月馬鹿”(可怕的四月傻瓜)。

在中国,愚人节最早也是译成“四月傻瓜”。我觉得现在口语中不太说”愚人”,不过古代人是说的,早在《诗·小雅·鸿雁》就有: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意思是,对于鸿雁的鸣叫,惟有那些明白人(或聪明人),知我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矫情。

这里的“哲”,指有智慧。哲学的“哲”最初也是这个意思。”哲学”和“宗教”这些词都是来自日语。哲学的英文”Philosophy”源自希腊语”philosophein”,指热爱智慧,明治時代初期の幕臣、啓蒙思想家西周在江戸末期的“蕃書調所”首先开始教授哲学时按此意思翻译为”希哲学”(希指渴望、热爱,哲指智慧),留学荷兰后即在明治初期将该词简化为“哲学”。

说到哲学,我会想起“快乐的猪和悲伤的哲学家”这句话。有日本网友问,东京大学曾有个校长说过“太った豚になるよりは、痩せたソクラテスになれ”(“与其成为丰满的猪,不如成为骨感的苏格拉底”),出处在哪?日本国会图书馆答,是上世纪60年代东大校长大河内一男在毕业典礼上说的,并说这是英国哲学家密尔的名言,不过密尔的原话不是这样的。

这句话的原话出自密尔的《功利主义》一书,有一个叫关义彦的人写的《世界名著》将这句话译为:満足した豚であるより、不満足な人間であるほうがよい。満足した馬鹿であるより、不満足なソクラテスであるほうがよい。那中文意思就是: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

如果你听过“快乐的猪和悲伤的哲学家”,就是出自这句话了。这个问题是密尔提出来的,并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判断,也就是宁愿做痛苦的苏格拉底,不愿做快乐的猪。也就是说,如果哲学家的痛苦来自于无穷尽的思索,猪的快乐来自吃饱了睡睡醒了吃,我还是当这个略显苦逼的哲学家吧。

这个判断和密尔本人的功利主义理论是一致的。因为密尔认为有高等的快乐(比如对知识的追求带来的快乐)和低等的快乐(吃喝睡什么的)之分,而且高等的快乐更好更持久,是优于低等的快乐的。

这句话解决了很多人的人生困惑,人人都在说快乐是最重要的,其实快乐的程度可以是一样的,但快乐的层次是有高低的。宅在家里打游戏是快乐的,但去卢浮宫欣赏《蒙娜丽莎》快乐层次更高。但是要欣赏《蒙娜丽莎》等名画,要有相应的知识和素养。这些知识和素养需要我们通过学习而获得。所以,要获得更高的快乐体验,就需要学习,才会懂得个中滋味。学习,才会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学习,才会有准确的理解、准确并优美的翻译。

有了诗和远方的田野,可以获得更高的快乐体验,会获得尊重甚至爱慕。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男生说,一次上课老师叫醒打瞌睡的女生,要她谈谈蒲柏,女生很流利地背诵了蒲柏的诗(Man never is, but always to be, blest.The soul, unesay and confin’d from home, Rests and expatiates in a life to come),并精彩评论,男生瞬间爱上了她。日本人译为:人間は幸福ではない。しかしつねに未来に幸福を期待する存在なのだ。魂は故郷を離れて不安にふるえ、未来の生活に思いをはせて憩うのだ。

二、翻译就像女人,好看了就不忠实吗?(谈翻译的标准、原则)

关于翻译准确的重要性,我曾经仿造编过这样一个段子:追了一姑娘很多年了,那天她QQ发我一句: あなたが離れていかない限り、私は死ぬまでそばにいるよ。我没看懂请过了1级的朋友翻译,他说:你要不离开我,我就和你同归于尽。于是我伤心欲绝,再也没联系那姑娘。后来我日语也过1级了,才知道那是“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翻译的原则和标准有很多,最著名的当然是严复提倡的“信达雅”。严复翻译得最信达雅的一句话就是达尔文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地球人都知道,有人说英文原文就是图片中的话,这句话震撼了多少代天朝人。

日本人按照英文原文直译为:生き残るのは、最も強い種ではない。最も賢い種でもない。変化に最も敏感に反応できる種である。这句日译直译成中文是这样的: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的物种,也不是最智慧的物种。

相比之下,弱爆了。但这个严复也有技不如人的,比如“经济”从英文economy翻译,严复曾将economy一词翻为“生计”。日本人将其正式翻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最早将economy翻译成経済(けいざい )的是福澤諭吉,他是受中国古典“经世济民”(世の中を治め、人民を救う)的启发。

波兰有一句谚语是关于翻译的:翻译就像女人,好看了就不忠实,忠实了就不好看(翻訳は女性のようなものである。 美しければ忠実じゃないし、忠実であれば、きっと美しくない)。很多女人会认为这句话胡说八道,但是翻译界曾经发生过与这句话意思相关的大争论。法国翻译家 Gilles Menage 把语言优美但不忠实原文的翻译比喻为“不忠的美人”。法国散文诗作家 Aloysius Betrand 附和,并引用了这句波兰谚语。

排除题干里“女人”的比喻因素,可以把问题理解为:翻译中准确和优美难以并存。

中国人追求翻译优美,所以常常喜欢意译,由此,有时译文优美了,意思就不太准确了。

如特蕾莎修女有句名言:“We ourselves feel that what we are doing is just a drop in the ocean. But the ocean would be less because of that missing drop.”李阳译为:“我们以为我们所做的事情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如果没有我们的那一滴水,大海怎能如此磅礴!” 日本人老老实实直译,很中规中矩:私たちの行っていることは大海 の中の一滴にすぎないことは分かっていますが、それでもその分、海の水は減っている のです。

当然,好看又忠实的也不少。电影《达芬奇密码》中,圣杯秘密终极解谜地位于爱丁堡以南的罗斯林教堂,古老教堂内有各种精美雕刻,一处横梁刻有波斯帝国创建者大流士智语:Wine is strong, King is stronger, Women are stronger still, but Truth conquers all.

这句智语,日本人一如既往翻译得中规中矩,和英文原文一样朴实无华:酒は強い。王はもっと強い。女はさらに強い。だが真理はそのすべてを支配する。

一个在英国生活的中国女生去该教堂看到了这句智语,于是翻译成下面这段话,意译的味道很浓,但很美,我无法修改,无法不采用:“美酒慑人心魄,君王威武强悍,美色诱惑更甚,然此等皆可为真理征服”。

所以,在翻译上有一个争论的话题就是在翻译上如何把握归化和异化的程度。归化是要把原文置换为译文文化(「帰化」は原文を訳語文化に置き換えて訳すこと),把源语本土化。异化是指翻译重视源语文化(「異化」は原語文化を重視して訳すこと),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

村上春树的作品大多是林少华翻译的,近年来是施小炜翻译的,林少华的翻译归化倾向明显,文字优美流畅;施小煒翻译比较异化,忠实原文。有的人喜欢林少华的翻译,有人说施小炜翻译得好。研究近現代中国文学的藤井省三教授说,翻译村上春樹作品的林少华的翻译归化倾向明显,村上小说中幽默的口语有时译成四字成语,有时跳过一行,还有不少错译;而施小煒翻译的“1Q84”和“眠”重点放在异化上。 

三、法律翻译工作就像在黑暗深邃的森林之中穿行

我觉得法律条文和法律文件如合同需要准确和严谨,做到信、达就可以了,不见得需要雅,当然能雅更好,那需要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力和相应的时间,而律师往往没有这个时间。

日本法律翻译人士说,法律翻译工作就像在黑暗深邃的森林之中穿行(法務翻訳の作業は暗く深い森の中を駆け抜けていくようなもの)。为了不摔跟头平安到达目的地,需要导航用的强悍的指南针(ころぶことなく目的地に無事達するには、道案内の強力なコンパスが必要です)。这个指南针就是语言能力和法务能力。

要提高语言能力和法务能力,就需要学习。但是,学习法律日语和有关法律日语翻译的书籍很少,词典有中日双解法律用语词典等。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方法有:1、找一些翻译成中文的日本法典及相关论著等书籍,通过日本法律网站和售书网站找到日文原版或相应书籍对照学习。2、购买日本出版的介绍中国法律(制度)的书籍,对照中文原文学习。3、找介绍中国法律的日文网站。4、找一些日本法律专家写的介绍法律用语用法、区别的书籍。如日本内阁法制局的退休官员林修三写了一本书叫《法令用語の常識》。

由于法律日语书籍很少,主要是靠自己在实务中思考、总结及积累。例如“批准”这个词的日语,基本上没有书或文章教你说这个词因情形不同而翻译不同,全靠自己总结:国会、人大的“批准”,日语也是“批准”(ひじゅん);政府机关的批准,日语是“認可”(認可),“审批”是“審査認可”(しんさにんか),核准是“審査承認”;董事会的批准。日语是”承認”(しょうにん)。

我见到一些日语翻译不懂法律,也不知道一些日语词语如何翻译,常常根据自己对该词语的字面意思理解进行翻译。如果你问这些人中文的“起诉”如何翻译,他肯定会说,拜托,这还不容易吗?就翻译成“起訴”呀。其实,在中文中,提起诉讼,民事和刑事均可以说“起诉”,但是在日文中有区别的,刑事的起诉和民事的起诉是不同的。刑事的起诉翻译成“起訴”,但是民事的起诉要翻译为“提訴する”、“訴えを提起する”、“訴訟を起こす”。

有的人善于学习,愿意请教别人,例如我朋友老张担任了某法律讨论会翻译以来问了许多法律词汇概念及其日语,如要约邀请和要约。我举例解释:房产广告是要约邀请(申込みの誘引)还是要约(申込み)呢?如果是前者,则无法律效力;如果是后者,则有法律效力。两者区别在于内容是否具体确定,比如说“理想居所”,是要约邀请;如说“送精装修”,是要约。

老张说还是没懂,让我举个具体例子。我回答:你买过房或准备买房而查过房产广告没有?房产广告中是否有什么“理想居所”呀,“一梯两户”的宣传呀。前者内容不具体不确定,无法律效力;后者内容是不是具体而确定呀?所以有法律效力。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申込みは、他人と契約を締結する旨を希望する意思表示である),一旦受要约人对此承诺了,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了(申込みを受ける者の承諾を経れば、申込人は当該意思表示の拘束を受ける)。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他人が自己に対し申込みを発する旨を希望する意思表示)。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価格表、競売公告、入札募集公告、株式募集説明書及び商品広告等は、これを申込みの誘引とする)。

如果你学习过《法令用語の常識》等有关书籍,不仅可以理解常用法律用语的意思和用法,还可以知道日本立法中对于很多词语的用法已有规则,各部门制定规章也遵循这些规则。我们熟悉了这些规则和用法非常有助于制作日文法律文件及其翻译。因为有了这些规则,比如日本日文(法规)中的「以上」「以下」也含本数,「未満」「満たない」「超える」不含本数,这样的词语定义在法律法规中已无须另行规定。

在中国,法律法规中“以上”、“以下”是否包括本数,如10年以上,是否含10年,有时是不清楚的,往往需另行规定,如民法通则规定“以上”“以下”含本数,“不满”、“以外”不含本数。

这些规则一般日本人也是不知道的,例如,“その他の”与“その他”有啥区别?问了几个日本人,都不知道两者的区别,说是一样的,所以日本人平常也是乱用的,但是法律文件就不同了,严谨的法律文件是不乱用的。说“その他の”时,其前面的词语是列举,包括在“その他の”后面的词语中。比如:“金銭、物品その他の財産上の利益”,“ 金銭”、“ 物品”是“財産上の利益”的列举。但是,说“その他”时,其前面的词语不包括在“その他”后面的词语中,两者是并列关系。比如:“党費又は会費その他債務の履行”,“ 党費”、“ 会費”与“その他”后面的“債務”是并列关系,也就是说党費、会費不是债务。

现在的问题是,即使知道了“その他の”与“その他”的区别,但是很少有人翻译准确,都翻译成“及其他”了,没有翻译出其区别来。实际上,“その他の”既然前面的词语是列举,包括在“その他の”后面的词语中,那可以翻译为“等”,比如:“金銭、物品その他の財産上の利益”,可以翻译为“金钱、物品等财产利益”。而“その他”前面的词语不包括在“その他”后面的词语中,两者是并列关系,那么“党費又は会費その他債務の履行”,可以翻译为“党费或会费及债务履行”。

文章很长了,我就以一句有关学习的话结束本文吧。

我常常光顾的理发店每块镜子上都写着警句,不知是自勉还是与顾客共勉,还挺励志。这个月我理发时面前的镜子写着:学习不能改变你的起点,但一定能改变你的终点。我边理发边琢磨是不是翻译为:勉強はあなたの 起点(きてん)を変えることができないが、きっとあなたの終点(しゅうてん)を変えることができ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