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并购重组已呈井喷之势,企业海外并购也创历史新高——新一轮并购潮暨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浙江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为延续竞争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企业并购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已迫在眉睫。

11月25日,“智汇浙商,资本力量——后G20时代浙商全球并购发展论坛“在杭州举办。论坛由《浙商》杂志、浙商全国理事会、金杜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来自各地的上市公司代表、专业投资机构代表、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律师事务所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研讨企业并购未来发展趋势与机会,交流海外并购过程中创新案例与策略,分享海外并购实操经验。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韩杰出席论坛并作开幕致辞。论坛还邀请到了知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迟福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与参会者面对面交流,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共同探讨G20背景下的全球并购新机遇。

转型升级,结构性改革重点何在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双重挑战下,需要各国采取共同行动,协力推进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进程。在G20峰会就结构性改革达成基本共识后,聚焦经济转型,以经济转型为目标推进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全球重大课题。

按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教授的说法,虽然经济转型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

统计数据表明,产业结构正由工业化主导转向由服务业主导;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转向服务型消费;开放结构正由货物贸易为主转向服务贸易。“从经济转型的趋势来看,服务业市场开放将越来越成为适应世界经济趋势和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重点,也必然成为中国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迟福林说。

迟福林承认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找到增长的主要因素。他认为,增长依赖于转型,而转型与信息技术革命、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密切相关。那些关注具有增长潜力的行业,积极布局未来,使得有些率先转型的企业已经尝到了新机遇带来的甜美成果。迟福林表示,13亿中国人口的消费升级,随之而来的商业潜力难以想象。他举例说:“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医疗健康的最大市场,引发全球关注。以信息化革命为代表的科技浪潮,正在影响经济发展方式。农村的变化,也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新常态下制造业如何再进化

民营企业走过激荡30年,野蛮生长时期已然消逝。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下降的利润,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浙商翘楚们遇到了产业发展的瓶颈期,如何在新常态下探索继续成长的路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宽慰了正为增长减速发愁的浙商们:“从前企业讲究规模扩大与发展速度快,现在要讲究质量与效益。要学会从快变慢,从低成本到高品质。”  同时,他也提醒浙商,印度等其他国家已经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替代了中国低成本竞争优势,低端制造业辉煌不再,浙商要告别一个汗水驱动的时代,步入创新驱动的时代。

正如迟福林所言,中国服务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张燕生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与补充:“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和变化,即制造业的服务化。很多企业对标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同类,把制造业做大做强,在职业教育、公共平台、能够支持企业转型的金融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张燕生提醒制造业服务化要警惕制造业金融化。“金融虽然收益很高,但也存在着虚拟化和泡沫化的风险。”张燕生说,”浙江温州就是在这方面吃了亏,那么多好的实业,走向炒房与资本运作。“

消费升级也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消费者再也不是价格敏感群体,他们更追求高品质。“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老百姓买便宜东西,企业只能生产便宜东西,现在老百姓要买好东西,那么企业就要生产出好东西。“张燕生说。

全球化的未来也许在马云的eWTP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一黑天鹅事件,几乎是所有关注全球市场的人士必不开的话题。他表示上台后就要去TPP,一心让美国更加伟大,关上门来不管他国之事,仿佛意味着要去全球化。而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张燕生表示:“中国将继续推动全球化,推动一带一路,推动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当然特朗普的上台,也为中美未来的贸易摩擦埋下了隐患。张燕生提醒,特朗普可能会定义中国为货币操纵国,对中国开征进口关税;但同时,特朗普又说要创造就业,扩张财政支出,美国明年很可能会出现通胀,随之美联储将会加息,加速人民币贬值,使得出口更为强劲。

正如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全球化的形式也在发生改变。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化模式遇到困境时,马云在G20上提出的eWTP为世界带来清新的期待。“这是给小企业带来机会、给青年人带来机会、给过去从来没有机会参与国际贸易的普通老百姓带来机会,有可能是未来的全新全球化模式。”张燕生说。

正是出海并购好时机

无论是特朗普上台,还是英国脱欧,全球化融合势不可挡;无论是转型升级,还是制造业迭代更新,并购不失为一条快速获得创新技术的捷径。在当前国际产业分工、市场格局调整、国际资产价格下跌之时,正是大力推动海外并购的好时机。在浙江,出海并购已经从少数先行者的游戏,变成了企业圈炙手可热的话题。

据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韩杰介绍,我省海外并购特色鲜明,90%以上都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80%以上投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70%以上主要集中在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化工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其中有半数的项目是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今年前三季度,浙江跨国并购项目145起,同比增长了62.9%,对外并购额达到了9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9倍,占对外直接投资比重的72%,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居全国前列。

同时,韩杰表示,在推进工作中,也发现了“海外投资企业面临海外项目是否找得准、投得起”,“海外资产能否管得住、经营好”,“境外资本利润能否回得来的困难”等问题。为此,商务厅将研究出台鼓励发展海外并购指导性意见,支持通过海外并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努力拓展我省经济发展新空间。

目前,浙江省政府正在加快培育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建立分类分梯队的跨国公司名单,结合我省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质量强省等重点工程的骨干企业以及引领我省走出去的重点企业,梳理确定一批培育名单,重点加强政策协同、业务引导、专项支持和对接服务,增强企业的国际化能力和水平。

风险点解,为走出去保驾护航

海外并购好处有目共睹,而要完成一个跨国并购则牵涉到千头万绪。金杜律师事务所关注中国企业走出去,并在企业并购,尤其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很早就参与其中。论坛上,来自不同城市的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与到场嘉宾进行了实践分享。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永良言简意赅地为浙商提供了一个省时省钱并能保障交易做得更好的方法论,他建议从四个方面考虑:交易结构、资金准备、标的企业调查、信息披露。针对交易结构,他着重做了说明:“一是这个交易主体应该是谁?谁最合适?二是如何来管控好控制权;三是如何利用好各种交易手段;四是考虑好国内很多制度限制或者规范。”

出海过程中,在不同的国家交易,也面临着不同的情况。譬如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对来自中国的收购审核会不会更加严苛,尤其是国企背景的投资人。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劲松提示,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标准较为模糊,即使交易金额不大,企业自己认为不涉及敏感领域,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早做准备。虽然过去几十年的数据显示,美国是获得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但在当下的浙江,德国才是真正的当红炸子鸡。金杜上海分所合伙人肖马克(Mark Schaub)认为,德国对于浙江的吸引力在于其制造业先进,合作空间巨大。深耕日韩市场的金杜合伙人陈青东则表示进军韩国时,要对强势工会有所准备,以及注意“限韩令”等政策风险。另外,“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金、旅游与贸易等方面有着很多投资机遇,迟福林与张燕生也表示“一带一路”将是未来的大趋势。但风险依旧需要关注。金杜合伙人姜梦笔罗列了十项风险供投资者参考:一是国家安全,二是政治稳定、地方保护,三是政府效率及廉洁,四是法律和监管环境,五是宏观经济风险,六是贸易与支付问题,七是劳动力市场,八是金融及汇兑风险,九是税务政策,十是地方基建标准。

尽管国情各异,某些成功并购的必备因素却是具有共性的。几位合伙人都强调了相互信任是成功的基石。“我们要让被并购方觉得,中国并不是买完技术就一走了之的,我们不仅仅要在中国国内做强,还会把欧洲的这块业务做得更强。”Mark Schaub说。陈青东对此深表赞同:“日本企业对技术非常保护,就怕中国人只是来拿技术的。” 除了信任,交易对手双方在观念和心态上的平衡也非常重要,最好有专业的了解文化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帮助沟通。

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中高歌猛进;不过在轰轰烈烈的买买买潮中,依然要保持冷静。“虽然境外资产相对来说还比较便宜,然而全球的流动性过剩导致有非常多的买家在追逐优质资产,这个市场逐渐变成了卖方市场。买方没有太多话语权,还得接受很多责任限制条款。”金杜合伙人熊进说。

除此之外,金杜律师事务所其余四位合伙人苏萌、胡喆、钟鑫、陈已昕分别为与会嘉宾介绍了全方位的融资策略,包括“一带一路”项目融资、并购融资、EPC融资、结构化融资、跨境债券发行等等。资金没有到位,项目再好也只能放弃;选择好的融资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金杜合伙人认为,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方式比较落后,成本比较高。他们建议,在进行海外并购前,先与专业机构做好对接和深入沟通,建立好融资架构。

金杜律师事务所中国区管理合伙人王玲、长三角地区管理合伙人王军和杭州办公室负责合伙人江寄鸥均出席论坛,并与参会嘉宾交流沟通。

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世界浙商网”

文|《浙商》全媒体记者 张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