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里斯&莱荔
在最新一期的《国家宝藏》节目中,撒贝宁与睡虎地秦简的主人“喜大人”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喜,一位来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秦王朝的基层官吏,在死后将记载了秦律及其法律解释等重要文件的竹简一同带入了墓中,成为目前中国出土的最古老的法律文件之一。
历史悠久的法律服务一向被视作一种依靠经验和文件的传统行业。法官、律师、法务,通过阅读卷帙浩繁的法律文件、参与大量的具体工作、经历多次相互矛盾的知识重构,最终获得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构建个人的法律知识信息库,并将这些经验运用在接下来的法律实践中。
然而在数据时代,计算机的加入使得数据信息的累积变得轻便、快捷。不论是汉字、英文或是其他语言,都被转换成二进制的“0”或“1”存进电脑和云端。
那么,在当今社会,文本(Document)还是数据(Data),哪一个才是法律文件更重要的角色呢?
法律数据帮助律师更好地管理案件
过去,法律文件仅仅是独立的个体,律师为不同的客户分别提供服务,并根据各自的工作时间分开计费。然而,随着思路的转换,法律文件在数据时代相互产生连接,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法律服务理念。
比如,一些诉讼律师会集中大量的精力处理自己接到的每一个案例。引入法律数据相互关联的观念,律师将自己的角色从“单个案件的代理人”转换为“一家企业或个人的专属法律服务提供者”,从根本上转变服务观念,更好地进行案件管理工作,将游击式的服务转化为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法律数据帮助评估争议解决的成本
在法律文件时代,法务或律师依靠经验对诉讼的人力、时间和物质成本进行估计,并据此做出预算。然而随着文件向数据的转化实现,特定的侵权诉讼可能造成的后果成为可量化评估的成本。
以一家影视公司的电影版权纠纷为例,在法律数据的帮助下,律师或法务不仅能够根据过往案例评估改电影版权诉讼的判赔金额区间,还可以根据审理法院的历史审判情况评估案件处理的时间,更好地进行资源分配。
法律数据帮助实现文本关系可视化
在案例法国家,前例的引用是法庭判决的重要标准。在文件时代,案例之间的关系是链式的、线性的,判例的读者需要根据引用的文本,像一层一层揭开俄罗斯套娃一样追逐案例之间的相互参照关系。
然而在数据时代,二维及三维的图表和表格,能够用清晰明了地展现不同案例间的相互引用和关联关系,最大化地表现法律文件内包含的复杂信息。
汤森路透市场信息部总监David Curle在博客中写道,未来的法律服务不仅需要数据公开,更需要提升数据的质量。不管是律师、法律科技企业,或是数据挖掘公司,都渴望更加清晰、结构更清楚、更加便于机器学习的法律数据。这也是未来法律数据公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正如《经济学人》所说,数据是未来的石油,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拥有十四亿人口的中国是数字经济时代商业竞争中的海湾地区,有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强的数据潜力。如何利用好庞大的国内数据,并成功地利用这些数据实现自身产品及服务的差异化,是未来企业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取胜之匙。
数据企业如同炼油者,将来源广泛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庞杂的信息中提取有针对性的数据,服务相关的商业行为和政策决定,是数据增值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为了更好地实现数据的价值,拥有垄断数据的互联网企业及政府部门应该进行信息公开、数据共享,从而实现共同促进和双赢。
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号理脉(Legal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