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及 金杜律师事务所公司证券部

“金杜遇见独角兽”是我们新近推出的专栏,将定期发布跟“独角兽”相关的各种专业、前沿的观点述评与行业观察。首期将推出6期“网络游戏热点法律问题系列问答”,继上一篇探讨了《法律对移动端网游的防沉迷系统及实名制是如何要求的?》,本期我们继续说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规会对游戏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游世界不良影响的侵害一直是政府、家长、游戏运营企业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虽然相关法规要求采取“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页面健康游戏忠告”等诸多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显著,近年来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甚至酿出祸端的新闻可谓屡见不鲜。

2016年底,文化部发布《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对未成年人安全上网提出诸多规范,要求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要设置未成年用户消费限额,限定未成年用户游戏时间,并采取技术措施屏蔽不适宜未成年用户的场景和功能等。

2017年1月,国家网信办起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该稿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零点至八点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

一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落地,短期内可能对目前国内游戏业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该条例基本明确了目前的PC、手机、乃至游戏主机等上网设备预装未成年人保护软件将成为必须要件,同时对进口上网设备亦做出了规定。此外,该条例明确了0-8点未成年人禁止游戏,可能对网游产品的收入带来负面影响。

但从长远来看,上述规定将整肃网络游戏环境,鼓励网络游戏企业开发更健康向上、质量更高的游戏产品。同时,社会上对网络游戏的负面质疑也会减少。这些因素更有利于优秀的网络游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