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理脉内容团队

2018年被称为“独角兽企业上市元年”,全球各大证券交易市场纷纷推出鼓励独角兽企业上市的新政。

例如香港市场重启“同股不同权”政策、美国推出“直接上市”政策,积极推动盈利能力强、成长性的独角兽公司快速进入二级市场。

独角兽企业 

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技行业在突破自身的同时也在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机遇。那么,中国的独角兽企业目前聚集在哪些省份?未来科技行业的发展机会又在哪里?当这些疑问摆在眼前时,理脉决定运用数据分析的特长来一探究竟。
 

独角兽分布地图 

四分天下,独角兽集聚效应明显 
行业分布
在164家独角兽公司中,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是独角兽企业出现数量最多的细分行业。文化娱乐、物流和交通出行分列3-5位。数据显示,84.8%的独角兽公司的产品直接面向C端。这表明,目前C端业务依然是能够培育大体量科技创业公司的肥沃土壤。然而,大企业的密集分布也意味着C端产品赛道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随着近两年B端产品的投资力度相当,未来企业服务可能成为下一个爆发点。

      
地域分布
从地区分布上来说,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共70个。上海、广东、浙江的独角兽数量也明显领先于其他省市。北上广浙四个省市的独角兽数量占全国独角兽公司数量的86.6%。

发现未来的独角兽

 
方兴未艾,更多二线城市发展机会出现
理脉认为:独角兽的诞生和人才、资本、政策密切相关。如何发现未来独角兽?需要综合考量教育资源、资本配置和政策的因素。
人才方面:高校集聚的省份优势明显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储备。例如著名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曾经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计算机专业学子在此实习,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国内多家人工智能公司的CTO都有过在此工作或实习的经历。从全国高校分布情况来看,进入“985工程”的39所高校,分布于我国的18个地市,其中北京拥有8所985院校,排名第一;上海拥有4所,紧随其后;而陕西、湖南则以拥有3所985院校,位居第三;江苏、山东、四川、天津、湖北、辽宁和广东各拥有2所,排名第四;剩下浙江、吉林、甘肃、黑龙江、安徽、重庆、福建各拥有1所985院校。

北京是全国“211大学”数量最多的地区。优秀的教育资源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动力。江苏南京也是211高校云集的城市。2018年以来,江苏推出多项支持扶植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利好,可以预见,本地优质教育人才将为江苏科创企业发展提供很大的助力。

资本方面:江苏、四川、湖北、福建发展势头良好

2018年上半年GDP情况
全国29个省市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的GDP情况。四川、福建、安徽、陕西、江西、云南、贵州七个省市上半年的GDP增速超过8.0%。
2018年上半年投资偏好分布
创投媒体IT桔子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全国范围内在2018年共有3985件融资事件,其中,北上广浙地区的投资数量仍然占据前四位。但值得注意的是,江苏、四川、湖北、福建四个省市的融资数量均达70件以上,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江苏地区,2018年前七个月的融资数量为218件。
政策方面:
多个省市出台专项扶持政策

从2017年底至今,全国7个省市出台了多个政策大力扶持发展本地独角兽企业。例如杭州余杭和西湖区分别筹建“独角兽企业孵化园”、“独角兽培育工程”,成都成立100亿元人民币独角兽投资基金,都将对本地新兴科技企业发展形成助力。

总结

哪些地区的企业具有未来发展成独角兽和超级独角兽的潜力?
目前看来,北上广浙的独角兽数量仍然遥遥领先。但与此同时,全国其他地区也开始重视培养和发展新兴科技产业,江苏、四川、陕西等地区都布局了专门政策扶持科技产业,并且有相对完善的教育资源作为支撑,资金进入的数量也明显上升。未来的发展机会也不容小觑。尤其是与国际金融都市上海和互联网发展中心浙江同处“包邮区”的江苏省,兼具人才、资本、政策三大优势,必将成为下一块培育独角兽企业的沃土。为了充分讨论未来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前景,发现创新科技行业的新机会、新挑战,提前洞察行业趋势,合理规避风险。8月8日,理脉准备了一场关于独角兽数据变现、AI赋能、资本驱动的饕餮盛宴。我们请到了多位金融科技及人工智能行业的先行者,和资深的法律、资本专家,一起分享独角兽企业未来发展的洞见。


期待在活动现场,能见到你分享新知的身影。

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马上报名参加活动。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理脉”(Legal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