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郁青 郑如希 金羿
自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3月20日发布及实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中央财政持续安排资金补贴、支持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过去十余年间迅速发展,大量新能源汽车落地。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使用时间增长,受限于早期电池技术尚不成熟,该等车辆频发的质量问题则以动力电池严重衰减问题为主。
目前市场上的动力电池以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为主流,尽管锂电池的衰减速度相较其他电池慢,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将同样面临电池衰减与续航里程下降的问题。根据团队项目经验并结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调查研究形成的《新能源汽车案件审判观察(2018-2022)》专项研究报告,自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全国涉新能源汽车案件3000余件,案件类型之首为产品质量纠纷,而其中电池系统相关案件占到了此类案件的47.83%。为此,本文将聚焦商用新能源客车所载锂电池的衰减问题所产生纠纷进行探讨,并分享团队在司法实践中的观察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