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熊进 Thomas Coles 孙蕊 金杜律师事务所公司并购部
毫无疑问,去年对中国境外直接投资而言,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折年。中国境外直投总量达到近1300亿美元,首次超过外国对华的直投总量。这也预示着中国正在由一个全球投资的主要受益者转变为重要推动者。这一趋势在非洲尤为显著:中国对非的直投总量在2014年到2020年期间有望翻4番,达到近1000亿美元。
这个转折,不仅显著地表现在总体投资增长方面,更是通过一些细微的趋势,尤其是境外投资多样性增强这点来得以呈现。虽然投资多样化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衰退,但是该趋势在传统能源和矿业长期占主导地位的非洲却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能源和矿业将继续在中非的业务往来中占据中心地位,但正如下文所述,大量的中国投资也逐渐流向非洲的银行、农业、铁路、清洁能源和电信等多个行业领域。
这种多样化被一种“推力”和“拉力”相结合的强大力量所驱动。所谓“推力”,近几年,中国领导人大力推行了“走出去”战略。该战略旨在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之时促进中国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使中国的4万亿外汇储备更加多元化;以及增加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所谓“拉力”,非洲面临着严峻的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如果没有对基建方面的大量投资,泛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和制约。若加大对基建的投资力度,那么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经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总体上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当今中国社会中产阶级不断增加,年轻人都受过良好教育,非洲的这种局面对能以低成本 提供高端技术的中国企业而言,是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
能源和矿业
非洲的能源和矿业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中国投资者(尤其是国有企业)投资最重要的行业。正如在《Made in Africa》第12期中所报道的,所谓的“安哥拉模式”,正反映了中国为保障其长期获得自然资源(石油和矿产)而采取的国家战略。
然而,这种模式正在面临挑战。资源国家主义的主张导致东道国对中国投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中国正在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仅是“金砖四国”,还有“薄荷四国”(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土耳其))带来的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正逐渐从高增长、资本密集型模式向中增长、以消费者为主、以质量为重的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减少了中国对非洲特定商品的需求。
尽管发生了这些变化,但非洲的能源和矿业是(也很可能一直是)中国投资者的主要目标。近期中国对非的一些大额投资也能反映出这种趋势: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1.9亿美元收购位于纳米比亚的兰杰•海因里希铀矿;中国铝业联合力拓矿业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将共同投资一个位于几内亚的价值20亿的铁矿石项目;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向位于南非的非洲煤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美元;河北中铂铂业有限公司以2.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位于南非的东部铂业旗下的全部资产。
银行业
顺应“走出去”战略的号召,中国金融机构也在加快他们在海外扩张,尤其是对非投资的步伐。这支“出海者”队伍主要由大型国有银行构成,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另外,中国的保险和出口信贷机构(比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大量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保险支持者及资金依托者,也是出海队伍中的核心成员。
然而,中国在非洲金融市场上的活动主要还是针对一小部分特大型能源、矿产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鲜少有直接对银行业或其他金融机构的直接投资。这也不难看出,中国对非洲银行业的进入还停留在非常低的水平。
去年,这个局面发生了改变,中国的银行开始不依附于大型项目融资这种方式,而是积极主动进军非洲的银行业(虽然是通过成熟的金融中心间接进入)。例如,2014年中国工商银行同意以7.65亿美元的价格从南非标准银行集团收购标准银行全球市场业务部门60%股权(该交易在今年初完成交割)。在这笔交易之前不久,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英国巴克莱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能够帮助国家开发银行获得在非借贷资产业务的银行服务(包括对目标资产和融资结构的建议)。
这类交易将使得中国的银行扩大它们的非洲业务网并获得更大范围的资产组合,进而又能使它们为进入非洲市场的中国投资者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农业
在2014年初,中国政府发布了“一号文件”指导方针。该方针力图全面深化国内农村改革并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并强调要支持农业“走出去”以及与周边国家进行农业合作。随着收入的提高和饮食的丰富,农田和水资源的短缺也接踵而至,中国正在加快建立全球供应链来供应其庞大的粮食需求。
为了响应该方针,大型国有粮食企业——包括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光明食品集团和重庆食品集团——均迈出了海外扩张(包括非洲)的重要步伐。例如,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其在2015年有1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预算额)在近期与农产品的全球供应链领导者香港来宝集团成立了合资企业(该集团在南非拥有大规模的油籽业务)。借力于该安排,来宝集团将成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要国际来源和交易平台。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粮食供应对中国和非洲经济的战略重要性,我们也见证了大量政府间合作。截至2014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已经与17个非洲国家政府或组织签署了31份合作协议,并援建了22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通过双边合作渠道派遣了数百名高级农业专家赴非洲支援,同时在非洲培训了5000多名农业经济技术管理人员。
铁路
中国现在几近完成一条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铁路网络,并且创造着许多在铁路建设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经验的国家领军企业。中国正鼓励本国的铁路建设企业和机车建造企业“走出去”。非洲铁路普及率低,人口数量庞大,对重型货物的运输能力有巨大的需求,所以非洲是中国铁建企业和机车制造企业实现“走出去”的一个理想平台。
近期在该领域的主要投资项目有: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与南非Transnet集团公司签署了电力机车整机出口合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整车出口的最大订单;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肯尼亚投资36亿美元建设内罗毕至蒙巴萨的标准轨距铁路;以及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在肯尼亚投资119.7亿建设海岸铁路工程。
然而,尽管已经有了这些远大的计划及宏伟的雄心,上面所列的项目都是普通速度的铁路,而中国的长远目标则是建设一条泛非高速铁路网络。这个网络将连接非洲的主要城市、矿场和基础设施枢纽(例如:港口)。除了促进泛非大陆的发展,这也将促进中国对非的出口(包括劳务出口),以及非洲矿产资源(大多位于偏僻的地区,需要耗费大量运输费用)对中国出口的路线。在最近的一次外交访问中,李克强总理宣布中国将在非洲大陆建立一个高速铁路研发中心,这开启了泛非高速铁路网这个长远大计的第一步。
清洁能源
为了满足巨大的能源需求,保护能源安全并且完成制定的减排目标,中国最近开始转型成为世界清洁能源的领导者。事实上,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已经决定在2011至2015年间在清洁能源(主要是水能、风能和太阳能)领域投资4730亿美元。
正如铁路技术已经为中国创造出许多诸如中国水电、金风科技等国家领军企业一样,中国也开始鼓励国内可再生能源企业“走出去”。非洲的能源极度缺乏,但是可再生资源却非常丰富,现如今,非洲需要乡村化、分散化的能源供应。因此,非洲又一次成为了中国一些企业实现“走出去”的理想平台。
举一个例子说明中国可以如何开发这种需求:最近中国与加纳、赞比亚以及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签署了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协议。在此协议之下,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技术许可来换取进入加纳和赞比亚市场的权利。
近年来,中国对非在其他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包括:广东汉能光伏以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加纳Savanna Solar 70%的股权;海润太阳能和Amed能源在南非建立合资企业;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一个中国太阳能光电模块制造商)在南非开普敦开设了一座工厂,从而成为首个在非洲建厂的中国光伏企业。
在核能源方面,中国的目标更为宏伟。中国有23家正在运营的和26家正在建造的核电站,计划在2020年前实现装载容量超过800亿瓦特的目标(在2030年前超过2000亿瓦特)。在引进西方技术之后,中国现在在核反应堆设计和建造以及燃料循环方面已经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现如今,中国的政策是出口核反应堆技术和施工服务(包括劳务出口)。
目前,中国的核电企业正在见证南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投资——在2030年前投资930亿美金建设6个核反应堆。这一新建的核电项目能提供96亿瓦特的新增发电能力。此项目将分三阶段建设完成,每阶段新增发电能力32亿瓦特。中国方面对这个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的企业(还有法国、美国、韩国和俄罗斯的核巨头)包括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其中中国广核集团基于法国技术,正在探索一种能够促进其ACPR1000核反应堆效率的设计。
电子通信
进入非洲潜在的、规模巨大的电信市场是近几年来中国在非洲最成功的投资之一。此次战略投资的背景和模式与上述投资非常相似。电信产业也是中国战略框架的一部分,在这个领域中,中国领军企业如华为、中兴等,已经建立起超过10亿用户的国内市场,并在更加深入地探索海外新的市场。在地广人稀的非洲,这个移动手机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地方,网络覆盖严重短缺、建立网络信号站的巨额开支依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中国的电信公司在帮助非洲搭建“电信缺口”桥梁、建设电信基础设施、为几百万农村居民提供价格低廉手机方面已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事实上,最近华为在南非和尼日利亚已经建立起了新的网络,与此同时,中兴也在致力于肯尼亚的4G网络发展。在非洲城市居民中产阶级人数不断增长和农民们越来越意识到移动通信益处的情况下,中国在非洲的电信投资只会越来越多。
结论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尽管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对于传统能源和矿业方面的投资兴趣不会降低,但是在投资多元化的趋势和背景下,为了参与和支持其他行业,中国在能源矿业方面的投资占比将会相对降低。
由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进入非洲市场。此外,相对于集中精力对非洲原材料进行开发和出口,这些企业更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巨大市场机遇和上升的消费者阶层。
中国对出口和对外投资的要求与非洲的需求恰好吻合。考虑到非洲基础设施的巨大缺口和上升的消费者阶层,中国的投资者很乐意对非洲大陆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毋庸置疑,我们也希望看到中非两方的合作领域能够不断扩大,在各个领域的贸易和合作都能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