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永青 赵文祥 金杜律师事务所商务合规部

工作中时常会碰到客户的询问,“这个(涉税)事情我们不说,税务机关怎么会知道?我如果不披露,是不是就不用交税了?”客户有这样的想法不奇怪。不少纳税人朴素地将一个交易/事项的纳税义务等同于薛定谔的猫,即是否缴税等同于判断税务机关能否完整地知悉和了解相关交易。虽然他们也理解,纳税义务的产生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非税务机关。但是对于既有征管实践地惯常理解,使得这些纳税人持有上述观点。 

值得提醒的是,今天的税务征管实践已经不同往昔。除了日显神威的数据库(如金三系统)外,其他信息渠道也在源源不断地向税务机关提供线索。例如,来自企业内部/外部的税务举报。

什么是税务举报?

税务举报是法律赋予纳税人的一项权利。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收到检举的机关和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为落实上述规定,财税部门出台了《税收违法行为检举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4号)、《检举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奖励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18号)等规定。以下是简要介绍:

一个完整的税务举报,主要分为受理举报、立案调查、确定奖励以及查处回复四个环节。

1. 受理举报

对于实名检举和匿名检举,税务机关都会受理。但举报人想要获得检举奖励,必须实名。举报中心受理检举事项的范围是: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虚开、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收违法行为。

2. 立案调查

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就检举事项登记后,将根据内容和线索分类处理:(1)属于稽查局职权的案件,交由稽查局查办;(2)非稽查案件,移交有处理权的单位或部门。

3. 确定奖励

举报人的案件经税务机关立案查实处理的,待税款入库后,将根据检举材料提供的线索和证据详实程度、查实程度等贡献大小对检举人计发奖金。以下是具体标准:

除此之外,对检举伪造、变造、倒卖、盗窃、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行为,检举非法印制、转借、倒卖、变造或者伪造完税凭证等行为,一经查实并收缴相关税款或罚款入库的,也有奖励。奖励标准与上述标准类似,最高奖金为10万元。尽管与美国相比奖励的金额不算多,但毕竟还是有激励的!

既然提到了美国,就插播科普一下美国的税收举报奖励吧。税务机关可以酌情确定奖金数额,举报人对此不能有异议。具体奖金标准如下(按住你的小心脏……),这大概也是今后我国举报制度改革的方向吧,毕竟重赏之下有勇夫!

 

 资料来源:https://www.irs.gov/compliance/whistleblower-informant-award

4. 查处回复

实名检举案件,税务机关可以应检举人的要求将与检举线索有关的查办结果简要告知检举人,但不得告知其检举线索以外的税收违法查处情况,不得提供税务处理(处罚)决定书及有关案情资料。

实践中,对于实名举报的案件,税务机关的内部管理程序往往会要求对举报人做出必要的回应。换句话说,一旦是实名举报,税务机关几乎是有案必查。特别是对于提供了实际线索的案件,往往检查地十分彻底。在我国为数不多的税务诉讼中,还曾发生过举报人不满税务机关的处理结果,起诉税务机关行政不作为的案例。

如何应对税务违法举报

由此看来,税务举报往往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发生此类事件后,除了寻找靠谱的税务律师(比如我们)外,建议公司事先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降低潜在风险。

1. 税务风险管理

基础制度建设上,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避免税务违法行为的发生。国税总局发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对各类企业的税收管理都有参照和借鉴意义。该指引认为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制度的内容:(1)税务风险管理的岗位和人员设置;(2)税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机制;(3)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4)信息与沟通;(5)监督与改进等。

2. 涉税信息管理

公司需要对涉税信息的内部/外部流通进行管理。举个例子,出于宣传的需要,公司时常会对外披露一些商业信息。比如投融资事项等。公司在对外披露商业信息之前,首先应当对这些信息的涉税风险进行评估。例如,该项融资属于增资还是老股转让。如果是老股转让,公司股东是否已经就该股权转让所得缴税。对于公司内部管理也是一样,应当针对不同层级/部门的员工可获得的涉税信息,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3. 应急措施建立

对于涉税举报,公司应该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并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风险控制和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调查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管理因举报产生的连带风险(如其他税务和法律风险)。

4. 内部员工举报防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能够降低内部举报风险的工作:就是对员工好一些!根据我们的经验,很多举报来自于公司内部。对此有很多值得考虑的细节(包括上文已经提及的)。比如:(1)对员工进行规范的税收知识培训,使其理解个人工资薪金税收体系的管理和影响;(2)员工的涉税信息沟通和管理,避免因为沟通不足或信息交流传递带来的风险;(3)建立公平合理的离职补偿机制。员工离职时,公司应妥善处理包括薪资在内的相关事项。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将离职管理和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衔接等等。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菜花来了”(KWM-Bill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