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合规管理是成本,需要进行投入,很多企业认为它不创造效益,会觉得是不是有这个必要。”吴青说,事实上,环保合规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她讲了一个企业起死回生、赚得一座“金山”的真实故事

2016年,山东一家制药企业因环保事故被勒令停产整改。时值当时的环保部、国家安监总局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驻期间,企业急于尽快恢复生产,请来吴青团队提供帮助。
“我们当时建议企业不要考虑尽快复产的问题,因为这不可能,在相关社会影响没有消除之前,谁也不敢让你复产。倒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彻底整改,不是就事论事的整改,而是一步到位,建立高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吴青说。
然而高标准的环境管理意味着成本,意味着高投入。在深思熟虑之后,企业高层达成一致,痛下决心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高标准整改,其中一项是把所有无组织排放改成有组织排放并进行在线检测。因为整改足够彻底,企业顺利通过了联合调查组后续的评估验收,恢复了生产。
到了2017年秋冬采暖季,整个行业内其他企业都被列入错峰生产名单而不得不停产,这家药厂因整改评估环保效果优异而获得了山东省政府的特别豁免,可以正常生产,于是产品销量大增。当年,企业销售额从2016年的140亿元提高到200亿元,增加了60亿元。
“今年元旦刚过,这家药企开年第一场会议就是给全国所有的分公司老总开环保会议。”吴青介绍说。自称“因祸得福”的这家企业更加高度重视环保,在此前山东的基础上,全国所有分公司的环境管理今年都要“再投入、再上台阶”。

避免了风险就是价值

 环保合规创造价值,价值就体现在这里,企业的环境管理越完善,将来在这方面出问题的几率就越低,这本身就是价值。”
吴青分析说。
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被关停期间,首当其冲的就是企业经营方面直接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企业社会声誉损失所带来的品牌形象损失,以及环境信用评价降低延伸而来的政府招投标、环保税、银行贷款等一系列影响。
还是文章开头那家山东药企,吴青讲述,企业正在效仿山东做法,着手将位位于内蒙古的一个工业园区项目进行全面改造,因为园区内化工、畜牧等各种企业纷杂,恶臭气体排放问题突出,一经投诉很可能全部关停。一旦这种情况发生,这家药企可以用在线监测数据自证守法,避免被关停的风险。
在目前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时期,在一定要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过程中,有一些企业牺牲是必然的。这种负面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仅仅是经营损失,而是多方面的。”
吴青认为,避免了风险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环境管理是一道防火墙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对污染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实行“双罚制”。新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中有责令停业、关闭、停产整治、没收违法所得、取消检验资格、治安处罚等,另外还明确规定了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吴青说,
现在有一些车企愿意主动进行全面的环保合规调查。除了防范被处罚和关停的风险,还因为他们意识到完善的环境管理还是一道防范刑事责任的防火墙。”
吴青举例说,比如员工干扰监控设施、篡改监控数据,或是危废不正当处置,非法填埋等涉及到刑事责任的环保违法问题,如果被认定是单位犯罪,往往也会抓捕法定代表人。而区分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的重要界限,是企业的环境管理是否完善。如果企业有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制度并加以实施,且对员工开展了完善的培训,这种情况下的员工行为属于个人犯罪,而企业法人因履行了管理责任,可以只承担行政责任,免于刑事责任,公司的声誉也可以少受牵连。

竞争力的提升是更大的价值

环保合规创造价值另外一个更直接的体现,是在例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和秋冬采暖季错峰生产时期,环保管理完善的企业,可以不列入停产限产名单,能够正常开展生产,这又是一种价值。
吴青带来了另一个供应链环保法律风险控制创造价值的案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煤改气或煤改电的重要任务,通常会涉及到采暖设备的大批量招标。当时,由于原中标的另一家跨国公司因供应商环保问题突然无法供货,这家跨国公司在重新招标中中标,拿到了一批电采暖设备大批量采购订单,又因为供应链体系给力,在紧迫的规定供货期内顺利完成了交付。仅此一项,使得该公司当年的销售利润增加了33%。
这个案例中,企业的竞争对手因为供应链的环保合规存在问题失去了市场份额,而这家企业因为这笔业绩收获了良好口碑,在后续的招投标中比别人更具优势,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吴青总结道,企业与供应商唇齿相依,汽车产业链更长,车企的供应链环保法律风险控制就更为重要。

环保合规会成为企业新的竞争力

在环保要求愈发严格的今天,环保合规的企业会获得新的竞争力。这正应了习近平总书记那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守法的企业,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如今的环保监管是全方位的,记者今年4月采访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时获悉,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以达标排放为核心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把所有生产企业、所有生产行为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科技手段,通过环保定期检验、遥感监测、路检路查发现的超标车辆信息,建立超标排放车辆车型信息数据库,再结合生产企业环保信息公开数据,全面分析超标车辆的生产、使用单位,以及与其配套的污染控制装置相关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把发生机动车排放超标的原因找出来,进而从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施精准打击。通过上述手段,生态环境部希望形成违规企业“一处受罚、处处挨打”的局面,让好的企业得到更大的市场空间,让差的企业无路可走。
目前生态环境部建立中的机动车排放监测体系,现有技术条件已经基本能够支撑监管工作。遥感监测、定期排放检测,重型柴油车远程监控,以及路检路查等,已构建起全国互联互通的机动车排放监管网络体系。
吴青指出,车企高层目前对于环保合规的认知还不够,把精力都关注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上,对于环保关注太少。环保合规建设需要投入成本,企业不愿意在此方面下功夫,哪里出问题改哪里。但是今天这种被动做法已经不能应对当前的环保要求。
很多的车企高层、行业专家、给企业提供服务的科学家,甚至政府官员,都还没有认清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会走一条怎样的路,对目前的环境治理会走到何种程度没有清晰的认知。”
吴青指出,将环境治理融入到企业整体战略是一个会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
环保治理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产业调整,生产落后的企业、不舍得环保投入的企业,以及认识和行动不够的企业,都很可能因为不能很好的应对环保监管而成为牺牲品和淘汰品。
必须要做好全面的环境管理,必须适应环保监管所有的标准和要求,企业未来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说,环境管理未来会是企业新的竞争力。”
吴青总结说。

 


文:刘秀虹 薛亚培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