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政出有因
企业杠杆高企之“本”
- 经济层面:结构性问题长期存在;近年国家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宏观经济增速和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外需下降、内需不足;今年进一步受到宏观经济调整预期、金融去杠杆严监管、中外贸易关系局面等压力叠加影响
- 制度层面:拨改贷后,多渠道直融资本补充机制尚待完善;企业(尤其是国企)体制性内在缺陷,承担过多社会负担
- 政策方面:自2008年来银行的多次降准降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的流动性,降低了企业的贷款成本,也刺激了企业的负债冲动
- 政府层面:绩效压力下鼓励企业大举扩张及银行宽松放贷;监管与市场的边界模糊,行政之手干预起来罔顾市场规律
- 企业层面:前期经济增速发展期间投资举债过多;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法人治理结构薄弱、内部人控制和预算软约束,规模冲动和效率不足
- 银行方面:出于业绩考核、政治正确等考虑,未审慎放贷,过度授信,采取长贷短借、借新还旧的方式放低贷款标准发展业务,助长了企业的盲目扩张
企业高杠杆之“果”
- 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利润下降、偿债能力下降,陷入恶性循环
- 企业缺乏发展和研发资金,发展潜力及竞争力受损
- 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高企(实际操作中的贷款展期、借新还旧、表内外腾挪,真实不良贷款率更高),拨备覆盖率下降,影响稳健经营,兑付风险和整体性风险不断累积
- 高杠杆风险可能会通过金融体系沿着债务链、担保链和产业链蔓延,引发金融风险及系统性风险
- 企业债务、债券违约冲击市场稳定性,影响各类债权人,影响经济稳定
设计之路
怎么治?
他山之石/国际实践
- 应对国家债务危机:如80年代中南美洲国家的债务问题下,将外债转化为外国金融机构的投资
- 配合经济体制改革:90年代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向市场体制转轨,用债转股处理计划经济历史遗留的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国有资产私有化
- 应对金融危机:如1929年金融危机、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次贷危机中,政府使用债转股进行企业救助
- 内嵌于银企关系:如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日本主办银行制度。
尽管各有特殊国情,政府主导程度、推进模式、资本市场成熟度、金融监管制度不同,面临实际问题不同,债转股的实践在全球范围内一直脚步未停。从国家决策层到政府、从企业到金融机构,债转股的政策框架以及实施路径,还在不断的演化。
市场化债转股与发展改革的关系
制度主旨
降杠杆总体思路
降杠杆基本原则
- 坚持市场化原则。坚持市场运作,让市场在本轮债转股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化原则原则应该贯穿债转股的各个环节
- 坚持法治化原则。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政府和市场主体都应依法行事
- 坚持有序开展、统筹协调原则,市场化债转股应与企业改革、兼并重组等有机结合、协同推进,以降低企业杠杆率
政策框架
已出台的政策文件及要旨简列于文末,供诸位检索。
进展与方向
市场化债转股助推去杠杆进展
- 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 年度)指出,去杠杆目标已在2017年已经取得成效,实现了总体稳杠杆、局部去杠杆
- 国家发改委牵头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部际联席会议相关部门,不断推进结构化去杠杆工作,“助优汰劣”。今年以来,主要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等措施优选企业优选资产,助推具有发展前景的高负债优质企业降杠杆、减负债、促改革、推转型
- 截至2018年7月31日,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较去年有所下降,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达到17325亿元,资金到位3516亿元,资金到位率20.29%,涉及资产负债率较高的115家优质企业
去杠杆的讨论及方向
- 制度设计层面: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协调各项政策出台时机;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就不同部门和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降低杠杆,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在改革发展中解决问题
- 政策实施层面:《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就建立健全企业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为各部委布置了各项政策研究和推进的任务;各部委精准施策、好坏分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实施结构性的去杠杆,选择有效路径和恰当时机,采取综合措施去杠杆,实现高质量发展
- 市场及学界:近期热议如何“去杠杆”,各方献智献策。辩“好”与“坏”、“缓”与“急”、“降”与“稳”
注:金杜金融资本部实习生付涵冰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