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青 乐清月  金杜律师事务所

引言

在过去的两周中,我们分别介绍了在化工产业大整治大提升背景下,化工企业的环保与安全达标要求。详见《化工产业大整治大提升背景下,化工企业环保达标路在何方》《安全环保不分家,化工企业还应重视安全生产达标要求》。

作为化工行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化工园区在这次行业大变局中同样面临着绿色转型、提质升级的迫切需求与发展压力。

一、告别野蛮生长,化工园区退出的序幕已然拉开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的化工园区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期。据中国石化联合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381家,在2015年底增长为502家,在2017年底则增长至601家[1]

但是,我国601家化工园区中93%都是产值在500亿元以下的中小型园区,园区“数量多、分布散”,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

  • 缺乏统一、合理的园区发展规划。化工园区在开发建设之初缺乏规划,没有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在选址、产业定位等方面未能进行科学评价,造成园区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或是公共基础设施得不到合理利用。
  • 项目准入门槛低,盲目引进。部分园区急于求成,在企业引进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忽视项目的技术含量,将一些污染严重、产能过剩、工艺落后的项目引进园区,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2]
  • 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环境管理能力不足。很多园区只是化工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建设与管理水平都无法达到规范化要求,例如没有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建立环境监管平台,没有危险废物处理装置等,存在突出的环境、安全隐患。[3]

2018年以来,随着环保督察的不断深入,我国已有多个省份展开了对化工行业的清理整治。响水化工园区的永久性关停,更是我国化工园区退出序幕中的一记重鼓。在响水爆炸事故发生后,各地对化工行业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化工园区提出了更高的环境管理要求;无法达到要求的化工园区,将面临限期整改、区域限批、行政约谈、挂牌督办乃至园区退出的后果。不达标化工园区的退出将越来越常态化、制度化。

全国部分省市化工园区整治动向
省份 时间 政策要求
江苏省 2019年4月27日 正式印发《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要求全力推动化工园区(集中区)整治提升,压减化工园区(集中区)数量,提高化工园区发展水平,严格化工集中区管理。被取消化工定位的园区(集中区)严禁新建化工项目,同时大幅压减现有企业数量。
河南省 2019年4月29日 召开全省应急系统视频会议,停批新增化工园区,将对各类化工园区实行“四个一律”:
1、一律停批新增化工园区(集中区);
2、化工园区以外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化工企业;
3、现有43家化工园区(集中区)在未进行安全容量评估、未建立专门安全监管机构前,一律不得批准新建改建扩建化工项目;
4、凡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化工项目,一律不得招商引资进入园区。
河北省 2019年3月26日 从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开展为期两年的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攻坚行动,要求建立园区和企业台账清单并由各市市长签字确认;原则上禁止新增化工园区,更严格管理园区,科学评估园区风险。
山东省 2018年8月11日 《山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三期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要求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7个传输通道城市禁止新建化工园区,对全省原有199家化工园区进行清理整顿。
陕西省 2018年10月11日 对《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进行修行,新增化工园区相关内容,明确指出,关中地区禁止新增化工园区,加大现有化工园区整治力度。
安徽省 2018年10月11日 《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禁止新增化工园区,加大现有化工园区整治力度。
浙江省 2018年10月8日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将禁止新增化工园区,以100个重点工业园区为抓手,推进各类工业园区治理。
湖北省 2018年6月15日 《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工作方案》要求沿江1公里内禁止新建化工项目和重化工园区,同时对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控制。
江西省 2018年6月1日 《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要求除在建项目外,长江江西段及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岸线及鄱阳湖周边5公里范围内不再新布局有重化工业定位的工业园区;依法取缔位于各类保护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域内的化工园区。

二、双向选择时代,化工园区面临优胜劣汰

在环境管理不达标化工园区面临退出的同时,环境管理规范的化工园区却正迎来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期。

一方面,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是中国化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7号)、《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77号)等文件中明确的发展方向。而我国化工企业入园率目前才刚刚过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在各地的化工行业提升整治行动中,不达标化工园区的退出也为规范性化工园区吸纳优质企业、扩大发展规模带来了重大机遇。据报道[4],响水事故发生后已有多个其他地区的园区管委会到响水县招商引资,希望吸引企业到当地化工园区落户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为了吸引优质化工企业入驻,壮大园区产业力量,争取园区发展空间,未来化工园区之间必将展开一场化工行业的“百园大战”。

而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化工园区的环境管理是否规范则是其选择园区入驻的重要考量因素。只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环境管理规范成熟的化工园区,才能够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也因此,化工园区只有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才能够吸引优质化工企业这只“金凤凰”,从而在化工行业的变革浪潮中屹立和发展。

三、绿色转型升级,化工园区环保达标路在脚下

早在2015年12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发布了《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原〔2015〕433号),要求从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环境监测、强化“三废”防治、加强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和风险预警、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等五个方面来强化化工园区绿色发展。今年2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还对《绿色石化园区评价通则》等三项团体标准进行了公示,拟通过团体标准来进一步推动石化园区的绿色发展。

在地方层面上,江苏、山东、湖北等化工大省都在化工行业整治提升行动中制定了具体的化工园区环境管理要求。例如,《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的12项园区认定基本条件中,有8项与环境管理相关,并在《山东省化工园区评分标准》中进一步提出了环境保护评价的具体要求;《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苏办〔2019〕96号)更是在《江苏省化工园区(集中区)环境治理工程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9〕15号)中35项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化工园区环境管理新增了13项具体要求。

面对不断提高的环境管理政策要求,化工园区必须立即行动,率先自查,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只有达到甚至领先于政策要求,才是化工园区在生态环保的时代大潮中扎根立足、常青发展的不二路径。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也同样有必要对目前所处或拟进入的化工园区进行再次审视,即园区对企业进行环保核查,企业也同样需要对园区进行环保核查,以确定化工园区环境管理是否达标,确保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稳定发展空间。

为此,我们对国家与各省的化工园区环境管理要求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将化工园区面临的环境管理要求总结为了50项环境管理要点,涵盖园区规划布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管理要求、企业项目监管、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管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危险化学品管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清洁生产等十二个方面。(详见《化工行业大整治大提升背景下的化工园区环保达标要点》)。我们建议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对照上述50项化工园区环境管理要点,开展园区环境管理自查。

结语

化工园区的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是化工行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告别野蛮生长后,化工园区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化工产业“百园大战”中,化工园区只有迅速达到环保要求,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才能够“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而问化工园区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1] 数据来源于新闻报道。参见“全国石化园区达381家 年内单位土地利润率下降” https://www.cnrepark.com/news/2015-05/20150521_95505.shtml;“2017中国化工园区20强名单出炉”http://www.cinic.org.cn/hy/hg/386352.html;“2018中国化工园区30强发布”,http://www.cpcia.org.cn/detail/862818;

[2] 高鸣, 陈怡, 李冰, et al. 国内外先进化工园区管理经验借鉴及启示[J]. 环境与发展, 2016, 28(4):14-16.

[3] “化工园区面临行业洗牌 工信部正编制危化品搬迁方案”http://companies.caixin.com/2016-05-17/100944217.html

[4] 响水巨响后 化工园区路在何方?http://www.sohu.com/a/313062483_120026220